j9com九游会直击汉诺威:中国参展企业数是美国的12倍日本的58倍
发布时间:2024-04-26 20:34

  j9com九游会“在参展数量上,中国以1220家位居第二,占比达到31%,是美国的12倍、日本的58倍、印度的14倍。”

  在宇宙中,能代表人类这一族群的语言有六种,分别是汉、法、俄、英、阿、西; 而在一个名为“制造业”的宇宙中,只剩下了汉、英、德——这三门实质上的官方语言,让海量的工业品在“地球村”里畅行无阻,传播工业和信息时代的文明。

  从1947年开始,每年4月份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便是“制造业宇宙”最大的盛典。在那里,无论是“特展”的官方解说,还是商务咨询与合作,基本被这三门语言垄断。

  今年是第76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时隔七年,吴晓波老师带领考察团重访汉诺威。团队由110多位企业家组成,是这次去汉诺威的200多个企业家团中,人数最多的一个。

  本届展会的主题是“为工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聚焦工业4.0、新能源、人工智能、电气工程、5G等领域。

  可持续能源和零排放能源成为焦点,而在前几届工博会被冷落在一隅的氢能源展商如今跻身“C位”——本届展会共有来自60个国家/地区的约4000家企业参加。其中四个展馆和新能源相关,参展商共约500家。

  据不完全统计,作为东道主,德国参展企业共1333家,占比33.8%,位列第一。著名企业如西门子、博世、SAP、菲尼克斯、倍福都没有缺席,这些企业占据着展厅的黄金地段,展位大气、设计新颖,自然人流如织。

  而中国地区(不含中国地区69家、中国香港地区12家)以1220家参展企业位居第二,占比达到31%,是美国(105家)的12倍、日本(21家)的58倍、韩国(74家)的16倍、印度(91家)的13倍。

  一些和高端产业相关的中国企业,如氢燃料电池、机器人、高端自动化装备、能源解决系统、人工智能等,也都现身展会。略感遗憾的是,一些头部企业似乎缺席了。

  此外,在现场的同学告诉小巴,很多以产业配套为主的中国企业,基本分布在德国先锋企业的四个角落,形成“包围”之势,也从客观上反映德国大企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据介绍,今年主办方为每个团队配上中、英、德三语解说,类似工业游的导游,有固定的讲解路线和固定的讲解内容,为参访者介绍大企业的创新情况。

  2016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闭幕后,那一年德国在中国投资了1700多家企业,中德之间的技术交易增长了一倍多。那一年,汉诺威工博会成为映照中德关系历史最佳时期的一面镜子。

  而就在今年开幕一周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华。更形象地说,总理倒像是大企业高管的“陪同”——在随行名单中,宝马、西门子、巴斯夫、拜尔等德国工业标杆企业赫然在列。

  整个2023年,在对外投资负增长的情况下,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达119亿欧元,同比增长4.3%,创历史纪录;对华投资占德国海外投资总额比重10.3%,为十年来最高水平。

  这种变化也“有意无意”地反映到汉诺威工业展上。2020年因疫情,展会首次停办;2021年改为线年,线下展恢复,但参展商不到2019年的2/3;2023年恢复到一半。

  对于吴老师和制造业企业而言,几次汉诺威之行让他们形成了对智能制造的基本理解,也同时见证了产业智能化的变革:

  ◎2016年,西门子展台上的一条饮料生产线,配合着传感器和打印机,可以完成饮料包装的个性化定制,让我们看到什么是“柔性生产”;

  ◎2017年,工博会出现了像一朵云一样的展厅。这是亚马逊云第一次参加工业博览会,考察团第一次目睹了“云仓储”;

  ◎2023年,随着ChatGPT火遍全球,微软的展位第一次出现了OpenAI和西门子合作的项目,让我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运用到工业生产领域充满想象。

  今年的展会,共有包含吴老师在内的四位带队导师,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对本次展会的现场感受,以及对智能制造、工业4.0等独家见解。

  ▶▷第一点,从参展数量看,德国和中国是本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双主角。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中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今年是工业4.0诞生的第十一年,中国至少在智能制造领域,没有掉队。

  我在观展过程中还碰到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有一家土耳其公司是做光伏的,我问参展人员:“土耳其的光伏技术跟中国相比,谁更先进?”土耳其人听到这里就笑了起来,他说:“这些光伏产品,都来自中国,我们公司只是做了集成。”

  以前来汉诺威的时候,当时大家讨论最多的是传感器、云服务、机器手、人机协作和柔性生产,今天这些主题仍然存在,只是前面加了一个关键词:这些技术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到底有什么关系?如何结合?

  我去德国著名的软件服务公司SAP展厅参观,接待我的仍然是我曾在2017年见过的彭博士。他向我展示了SAP如何改造德国一家生产饮料装备的隐形冠军——从流程再造、制造服务到交付环节,改造整个软硬件协同系统。

  他还告诉我:“今天我们正在就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模块讨论,如何跟生工智能相结合。”他说,真正的,将发生在未来的12个月到18个月。已经初步实现柔性智能化的车间,将和生产线发生下一场。

  我走访的每一家企业、每一位介绍人都会跟我谈,他们是如何思考碳中和j9com九游会、碳达峰和可持续发展。在一个有多家企业参加的智能工厂展区,华为一位工程师向我介绍:“就在不久前,欧盟出台了一些强制性法规。法规要求在2027年到2030年间,所有出口到欧洲的电子旗舰产品,都必须有一张“碳身份证”。”

  比如一块电池,通过手机扫码电池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这块电池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可以告诉你,这个电池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多少二氧化碳和碳资源?有没有实现零碳生产?以及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多少碳资源?以及在全生命周期中,有没有实现碳中和?

  这张“碳身份证”,一方面倒逼所有进入欧盟的中国制造企业,必须重新思考跟ESG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新贸易壁垒的绿色武器。

  如果用两个词总结本届工博会的主题,我觉得第一个是智能,第二个是环保,这也是欧洲人目前对制造业最大的两个关注点。而两个词共同的宗旨就是工业的可持续。

  智能,它是从社会人类角度出发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欧洲人感受到的挑战大多来自于制造业的挑战。人工成本不断抬高、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去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德国甚至也在推进每周四天工作制。所以要尽快减少制造业对于人力简单重复劳动的依赖。

  围绕这两大主题,德国本土的两大巨头——做自动化出身的西门子和做管理软件出身的SAP,从原来相对不同的站位出发,都在各自巨大的展厅里全景式地呈现制造业最前沿的进化。

  SAP甚至用它的客户之一——全球饮料灌装设备隐形冠军克朗斯公司的全流程管理现场演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描绘了一家制造业企业从设计、生产到运维、销售、服务的“工业元宇宙”的雏形。

  我们在现场还看到了工业元宇宙的“表演”:拧一颗螺丝,机器人会先拧一遍,通过拧螺丝的力矩,来判断最后要拧多少圈,测出来后,你可以去亲自体验,去操控机械臂拧螺丝,它会自动拧到要拧的位置。

  那么什么是工业元宇宙?例如,在德国的一家公司总部的工程师、中国苏州的工厂管理人员和广东佛山的供应商,如果这三个地方的人要一起对正在运作的工厂进行调试,身处异地的同事该如何参与进来?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像三体里的游戏一样,置身在一个虚拟的但和真实一模一样的环境中。先用数字孪生的方法,把千万里之外的工厂环境模拟出来,再直接互动。比如德国同事可以指着某个地方,说温度、湿度要调整,某处可能要换一个规格的零件。

  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大语言模型,来跟机器进行互动,直接通过语音或文字的方式,来问询机器。比如问该产线今天的产出是多少,产品的合格率是多少,在某些时间节点上生产的不合格产品,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业元宇宙相当于把过去两三年来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科技方面的新进展整合到企业的运营中来,它在“数字孪生”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本次参观,企业家们打开了视野,看到了工业元宇宙、AI对话模型在工业中应用的可能性。其次是看到工业4.0的推进,即能否把更多的中小企业、供应商拉上船来。不过工业4.0目前主要是最前沿的科技公司在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倒不多。

  在国内,更多是与环保相关行业和企业才会强调这些,但如今的欧洲,不论是哪个产业链、哪个环节,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在谈环保问题。

  一个是能源的节约,欧洲的电池行业正在推出battery pass,将要要求所有的电池从原料到生产到交付的每一个环节都留下碳足迹。

  另外,无论是从事基础性研究的弗劳恩霍夫协会还是博世这样的大公司都在氢能产业化的推进方面展示了最新的成果。

  另一个方面是材料的节约和可回收性。各种生物基的可降解材料都在尝试探索中。甚至连菲尼克斯做的配电箱里的接线端子都在准备用大豆壳来做j9com九游会。而非要用到塑料的地方就尽最大可能少用。7年没来欧洲,发现矿泉水的瓶子明显变轻了。

  ◎第一个变化是前来汉诺威参观的中国企业家变多了。很多原本可能在国内“等j9com九游会、靠、要”,现在他们走出来了,开始和国外客户有一些接触,也意味着卷起来了。这些企业大都是做外贸单的,为德国大企业做配套,但真正涉及知识产权、原创技术的比较少。

  ◎第二个变化,也是我对本次参展中国企业最大的感受:产品品质在提升。像一些五金件、电子元器件、气动元件,明显感觉在整体的工艺和质量上,和前几年来参展的粗制滥造大不一样。

  ◎第三个变化是工业物联网的进化。像14号馆的工业物联网,被作为了重点。他们还强调了智慧能源,即指对能源的智慧运用和管控。比如对所有的电气进行远程管控,燃气泄漏能第一时间发现等。

  智能工厂和工业物联网的融合,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标志性的工业4.0,让我看到了制造业的未来。不过,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实际上这么多年,严格意义上,没有一家企业实现了工业4.0。2019年,我问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德国有工业4.0的企业吗?”他说他也不知道。我问:“ABB的黑灯工厂是吗?”他说不是,那只是一个标准化的无人工厂,也就是自动化工厂,并不是工业4.0工厂。

  工业4.0,即柔性化定制,指的是当我需要这个东西时,它就能自动生产出来,但成立条件有两个:第一个是物联网。当然这次工博会,我看到了物联网的进步。第二个是3D打印,但这项技术目前并不成熟。

  比如硬质合金的打印技术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打印机,把金属粉末打成一件产品,但是印制合金的打印,要想像铸造汽车的底盘一样,还是很难的,比如材料强度等方面达不到;

  还有效率和成本问题。汽车厂商一天生产很多汽车,但没有多少人是靠3D打印来生产这种大宗商品,最后还是只能靠开模具。而无论是前期准备,还是后期整体成本,与其买3D打印机,还不如买冲压机,更好也更便宜。

  所以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还是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有应用上的,比如生产数据采集、数据自动生成等数字化方面是进步的。

  ▶▷第一是材料科技化。真正底层的,是材料的。比如阿迪达斯的boost鞋底,这个“踩屎感”的鞋底,就是材料带来的性突破;

  ▶▷第二是零件标准化。零件标准化的背后是模块标准化j9com九游会。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定制,因为开模各种方面成本都很高。零部件标准化就能够降低SKU,能够减少系统运算的负荷,也能够减少整个系统的操作成本;

  ▶▷第四是设备的自动化,也叫产线的自动化。从单台设备的自动化,到工序的自动化,再到产线的自动化,解放人工环节,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第五是工厂的智能化。比如原本一些操作,需要语音指令,但之后我只需要一扫码,工序的计划就自动排出来了;

  过去大家都是在传达工业4.0的概念,讲愿景,讲未来。去年开始,大家开始专注于行业。比如西门子的展台,有1/3的面积聚焦在新能源行业,包括汽车生产、新能源电池生产、数字孪生的工厂设计。

  比如会提可持续发展、低碳在食品饮料、化工行业的应用。西门子也沿用了去年的实用主义计划,更偏向于食品饮料酿造、药品制药等流程型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这些被重点关注的行业,主要是关于人民大众最常用的基础类消费品的j9com九游会,再加上欧洲一些自动化领域大厂,在欧洲的业绩缩减了 1/3的现象来看,也许是因为大家的投资欲不足,市场在相对萎靡,大家更关注吃喝、日用品方面。

  在内部,他们与近十几家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比如库卡机器人、西门子,施戴德,再到工业软件公司PTC、Ansys公司,进行了全面的AI应用合作。

  举例来说,文职类工作,做PPT能比以前效率更高;技术领域,原来的机器人自动化操控比较复杂,现在则可以更加简单、便利地进行PLC编程。

  比如原本一家工厂,如果要排布几台机床、放几台机器人,再放几条人工产线、几位工人,以往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工艺布局工程师,进行布局。

  而微软展台里展示了一个应用,只要输入需要的产能,加上投资的强度和成本,以及生产效率,就可以自动生成不同的工艺布局方案;德国SAP也提到在物流流程优化时,使用了AI的技术。

  在展会上可以看到,各行各业出现AI字眼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相当于德国一些企业,已经把很多工业知识沉淀到AI大模型里了。

  不过需要补充的是,AI还没达到可以参与最终制造、和统筹整体生产的程度,只能是围绕制造,做产线布局的设计和规划、做供应链的优化、做机器人动作和自动化设备的PIC编程等。

  AI工业软件上,尤其是谷歌、亚马逊、微软这种美国互联网公司,和PDC等美国工业软件,他们的应用在中国很难进行展示,落地也会比较难。

  6月22日—23日,吴晓波频道·激荡商学将在新加坡举办首届出海全球峰会,吴晓波、马凯硕、施展、秦朔、东盟各国商协会等50+政商嘉宾将到场分享~